5月11日下午,yl7703永利2025年团校暨第十三届学生骨干培训班第四场培训在囊萤楼216会议室举行。鼓浪文学社宣传部部长,“鼓浪文兴”中国语言文学拔尖基地成员,中国语言文学系本科生冯源作题为《表达的有声与有形》的讲座。学院团委书记侯佳君出席活动,学院学生骨干参加活动。

“报刊只是而且应该是有声的、人民(确实按人民的方式思想的人民)日常思想和感情的表达者,诚然有时这种表达是热情的、夸大的荒谬的。”讲座伊始,冯源引用马克思经典论述,深刻阐释了文字表达应当兼具思想深度与情感温度的核心要义。他以广受欢迎的“榜样的力量”系列报道为例,深入剖析了人物写作中容易陷入的优绩主义误区,强调优秀的人物报道必须做到“有声”与“有形”的有机统一。

在“有声”表达方面,冯源就标题如何实现“有声”创新性地提出三大解决方案:一是擅用校歌校训等校园文化元素;二是活用马克思等人的名人名言;三是引用报道对象的个性化语言。他特别推荐采用“小标题加引号”的“伪对话”形式,以增强标题的感染力。在内容创作上,冯源提炼出“交代人物心理动因+包含细节的收获+对收获的总结”的写作模式,指出写作要深度挖掘人物行为背后的精神密码,以此引发读者深层次共鸣。

在“有形”表达方面,冯源从原因、过程、收获和总结四个维度构建写作框架。他强调要通过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展现立体的人物形象。为此,他设计了“四个必问”采访法:“是谁影响你选择做这样一件事?”“你遇到过最大的困难是什么?”“路途中你最感激的人是谁?”“你印象最深的人是谁?”,既规避了数据堆砌的扁平化叙事,又为塑造立体鲜活的人物形象提供了关键素材,实现从采访到表达的具象化呈现。

互动环节气氛热烈,学员们围绕文字表达的“正式性与文学性的平衡”“写作素材的深度挖掘”“AI辅助写作的合理运用”等问题踊跃提问。冯源结合自身写作经验,给予了专业细致的解答。培训最后,侯佳君现场邀请冯源对一篇人物专访初稿进行修改示范,通过这场实战演练,学员们直观感受到了“有声”与“有形”的表达艺术。

侯佳君在总结时强调,学生骨干既要锻造思想钢印,又要保持人文温度,在校园故事的书写中锤炼“提笔能写、写则必精”的硬本领。与会同学深受鼓舞,纷纷表示将把所学所悟运用到实际工作中,用有思想、有温度、有品质的文字讲好马院故事。

文 | 张美英
图 | 刘雨琪
责任编辑 | 侯佳君
审核 | 刘晓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