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月14日晚,马克思主义论坛第437讲在囊萤楼216会议室举行。北京大学yl7703永利教授林锋应邀作题为"《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》看马克思的‘新唯物主义’——对‘新唯物主义’的系统化解读"的学术讲座。本次讲座由yl7703永利副院长刘皓琰教授主持,学院部分教师、本硕博研究生积极参与,共同开启一场深度学术探讨。

讲座伊始,林锋教授着重指出,解读经典应坚持从文本出发,唯有回归马克思原文语境,才能真正把握“新唯物主义”的思想全貌——它不仅是一种实践哲学,更是蕴含着鲜明政治视野、政治理想与使命的新世界观、新社会历史观、新认识论,兼具意识形态属性与学术深度。

林锋教授从五大维度系统阐释 “新唯物主义” 的理论创新:在新世界观上,新在对 “对象、现实、感性”的全新认知,将实践纳入感性范围;在新实践哲学上,明确实践的重要地位与实践具有的对象性、物质性、能动性三种特质;在新社会历史观上,剖析宗教的“世俗基础”并提出其消亡思路,分析“人类社会”与私有制下“市民社会”的区别;在新认识论与政治主张、意识形态层面,分别在认知路径、价值导向及哲学使命、政治功能上实现突破,凸显改造世界的实践品格与追求人类解放的政治理想。

在互动环节中,在场师生围绕《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》中“市民社会”内涵解读、“新唯物主义”与旧唯物主义的核心差异、实践观在当代的现实意义等问题展开热烈探讨。林锋教授针对师生提出的疑问逐一细致回应,结合经典原著与现实语境进行延伸解读,进一步厘清了理论认知中的关键点,让在场听众深受启发。






讲座最后,刘皓琰教授对林锋教授的精彩讲座表示衷心感谢。他指出,本次讲座以原著解读为根基,以系统化阐释为宗旨,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研究提供了清晰的方法论指引,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的学术严谨性与思想担当。在场师生纷纷表示,通过本次讲座,对“新唯物主义”的理论体系与精神实质有了更为全面、深刻的理解,将以更开阔的视野、更扎实的方法投入到后续学习与研究中。本次马克思主义论坛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。
图|张美英
文|刘雨琪
审核|刘皓琰
责任编辑|刘玉敏